3D视窗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rss
3D视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循药香探非遗根脉,以青春筑传承桥梁——南京中医药大学医脉乡传实践团暑期“

2025-09-26 03:09:32  新华网   阅读:4862次   阅读量:16335   

为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青年群体在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传统中医智慧与当代生活相融合。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医脉乡传实践团紧紧围绕“中医药非遗青年传承”主题,深入江苏多地开展实践活动。从淮安运河之畔到苏州古巷深处,从扬州医馆之中到常州孟河之侧,12支小队50名同学累计奔赴13个中医药技艺传承现场,通过走访传承人、研习传统技艺、开展文化推广等一系列行动,系统梳理非遗脉络,见证守正创新实践,以蓬勃的青年力量为中医药非遗传承注入鲜活动力。

作为深耕中医药非遗领域的实践团队,医脉乡传实践团此前已历经两年持续调研,足迹覆盖江苏13市25县,累计制作相关微纪录片30余部、撰写探访实录8万余字,形成北核在投论文2篇,获各级媒体报道近50篇,浏览量超7万次,曾获评2023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省级重点团队、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团队等荣誉。基于两年的实践,团队发现当前中医药非遗传承面临“对接不足、传播有限”的重要难题,尤其缺乏兼具专业理论基础与传承意愿的科班人才,成为制约非遗活态传承的关键瓶颈。为此,实践团在2025年暑期实践中,同步推进“中医药非遗‘青苗计划’对接平台”搭建,聚焦为非遗项目精准匹配科班传承人,打造传承破局新路径。

溯源非遗技艺:触摸千年中医的匠心底蕴

实践团循着江苏中医药文化脉络,沉浸式走进各类非遗传承场景,挖掘技艺背后的历史积淀与匠心智慧。

在淮安楚州中医院,实践团成员跟随传承人研习“淮安狗皮膏药”制作,见证这门凝聚山阳医派精华、拥有400余年历史的技艺——70余味药材需经铜锅熬煮,以“挂旗”验质、“滴水成珠”把控火候,连搅拌木棒都有严格要求,清代《淮安医籍考》中“皮如糙纸,药似琼浆”的赞誉,在当代匠人手中仍鲜活如初。

常熟艾草基地里,团队学习“艾绒古法加工”:端午采艾、七日阴干、三年陈放,再经石碾反复碾筛三番,方能得到丝细如棉的艾绒。传承人“新艾烈如烈火,陈艾温若春阳”的讲解,让团队读懂“慢工出细活”的药性奥秘,也记录下“石碾慢筛不伤绒”的匠心细节。

沭阳沈氏中医汉方堂内,团队追溯“沈氏花卉汉方疗法”的数百年传承:自明朝洪武年间因“洪武赶散”从苏州阊门迁徙苏北,家族与北宋沈括同根同源,如今主理人沈继凯主任仍以清代《沈氏尊生书》妇科理论为核心,用“治病求本”理念调理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等妇科问题,27年行医经历里,藏着家族代代相传的“辨证施治”智慧。

此外,团队还在苏州章氏医馆追溯章氏外科百年传承,了解从章治康“骑驴行医、贫病不计”到第五代传人的谱系发展;在扬州拜谒泉字门传人高福泰,记录“三泉脉法”“泉穴映照”等特色诊断技法,见证泉字门从金士善开宗到当代的薪火延续;在泰州对话陈氏针灸传承人,学习“辨经识穴、因证施针”的针法心法,观摩进针、行针的细腻手法,感受“针感如鱼吞钩,得气方显其妙”的诊疗精髓,全方位挖掘传统中医技艺的匠心内核。

聚焦守正创新:见证非遗技艺的当代蜕变

实践团重点关注非遗技艺与现代需求的融合,探索各传承项目在“守古法精髓”基础上的创新路径。

曹氏中药热敷接骨疗法坚守“三绝技艺”——三指触诊5分钟精准辨骨折、药材经“春晒夏露秋霜冬藏”四季炮制、分层热敷药力直达骨髓,同时创新融入智能温控技术,开发50-60℃恒温热敷贴方便居家使用,结合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诊疗,让百年骨伤技艺更贴合现代医疗场景。

金陵推拿传承人马伟生以“医武交融”为核心,保留“摸诊辨症、整劲发力”的传统技法,同时用现代解剖学解读手法原理:先教“落枕速效法”等实用技巧吸引青年学习,更带团队为脑瘫儿童开展公益推拿,将非遗技艺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实用技能”,甚至让海外学员通过“当场见效”的手法,感受东方医武智慧。

孟河医派传承人叶灿平提出“古籍数字化+剂型改良”方案:计划系统整理医派古籍构建数字资源库,将费伯雄“玉液煎”、马培之“养胃汤”等传统方剂改良为颗粒剂、缓释剂,既保留“轻灵用药”特色,又提升现代用药便利性;吴门针灸传承者则在临床中用电针强化针感、红外线辅助保暖,守住“辨证施针”核心的同时,提升诊疗效率。

扬州广陵医派“然字门”第十三代传人刘晓静的创新同样具代表性。她深耕“五运六气”之学,以“脾胃为本”为诊疗核心,既沿用“药不过八味”的祖传铁律,又整合温病学派、经方理论,治疗肺癌时兼顾“扶正祛邪”与脏腑调和,让百年门派在跨流派融合中焕发新活力。

践行青年担当:搭建非遗传承的桥梁纽带

传承人的殷切期许,成为团队推进文化传播的动力。实践团以“让非遗活在当下”为目标,开展多场接地气的宣传活动。

在常熟黄潦泾社区,团队携陈年艾粉与楠木粉开展“艾香传古今”活动,指导居民按1:3比例调配香泥、制作线香,用“盘香燃烧时间长,如艾草陈放三年”的通俗比喻,让“陈艾温阳”的药性知识走进日常生活;在南京暑托班,团队开设金陵推拿体验课,化繁为简讲解医武渊源,带孩子们感受简单推拿手法,在幼小心中种下传统智慧的种子。

团队还注重“知识沉淀与传承”:在苏州章氏医馆接过传承人赠送的《吴门医派》专著,计划结合13站访谈记录,编纂《中医药非遗传承手册》;整理沈氏中医“分期调制妇科疾病”、吴门针灸“临床带教”等经验,转化为科普素材,推进“非遗进校园、进基层”。正如沭阳沈继凯主任对团队的寄语“多跟临床学活教材,多读文史哲懂疾苦,守根本、敢创新,才能让中医走得更远。”

这个暑期,医脉乡传实践团的足迹遍布江苏中医药非遗传承现场——从铜锅熬膏的温度、石碾碾艾的重量,到银针施术的精准、脉诊指尖的力度,团队不仅记录下技艺细节,更见证了传承人“守艺一生”的坚守与“创新敢为”的魄力。

中医药非遗的传承,从来不是复刻古老技艺,而是让千年智慧适配当代需求。未来,医脉乡传实践团将继续以青年之姿,做好非遗的记录者、传播者与实践者,既让“淮安狗皮膏药”的药香、吴门针灸的银针、孟河医派的方药等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更将持续完善“中医药非遗‘青苗计划’对接平台”,以平台为桥精准链接非遗项目与科班人才,为传承注入专业力量,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薪火永续、生生不息。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资讯
汇聚千万热爱,一汽丰田千万用户达成
汇聚千万热爱,一汽
税务部门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去年121条措施全部落地
税务部门持续开展“
《收获日3》Steam页面上线,2023年发售
《收获日3》Ste
年内首批上会企业敲定莱斯信息闯关科创板
年内首批上会企业敲
最新资讯
热门阅读
  1. 亚华电子301337.SZ新增一起对外投资
  2. 北京顺义上半年GDP总量居平原新城首位
  3. 央企创新实力取得长足进步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
  4. 美中嘉和携手友邦港澳深耕大湾区跨境医疗,质
  5. 迎国庆“祝福祖国”花坛将亮相天安门广场
  6. 恒为科技筹划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
  7. lululemon发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
  8. 数据标注赛道热度不减!Invisible完
  9. 现货黄金一度突破3700美元关口国内金饰克
  10. “救助动物·从投开始”公益行动收官空罐回收
Copyright © 2014- 3d.s-sound.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3D视窗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2022007296号  邮箱:boss_11@tea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