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底,保险公司实施“偿二代二期工程”第一年的成绩单出炉。对于保险行业而言,2022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保费增速放缓,利润下滑,分化加剧,上市保险公司股价“跌停不休”,代理人数量不断减少...
在此背景下,面对资金充分运用、渗透到底的“二代、二期工程”,保险行业有哪些变化和调整?
资本补充处于高水平
2021年底,银监会发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办法》,业内也称之为“偿二代工程”,并于2022年正式实施。“偿二代、二期工程”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紧张,保险公司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已经验证了这一点。此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压力一直没有缓解。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纳入会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2%,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7%。这两项指标较2021年四季度末分别下降了20.1个百分点和80个百分点。
综合风险评级上,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43家保险公司被评为A类,114家保险公司被评为B类,15家保险公司被评为C类,9家保险公司被评为D类,与2021年四季度相比,8家保险公司被评为C类,4家保险公司被评为D类,综合风险评级不达标的保险公司数量翻了一番。
面对偿付能力下降和综合风险评级下调,增资“补血”成为众多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据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少有20家保险公司获批增资,增资金额超过320亿元,高于2021年和2020年。另有10家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总融资规模224.5亿元。
谈及保险公司增资,资深精算师许向今日北京商报记者分析,“偿二代、二期还款项目”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资金需求。通过增资扩股来增强资本实力和偿债能力,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经济学家宋清辉也表示,在新的监管规则下,保险公司增加了对资本的需求,增资的激增符合市场预期。
然而,正如“人类的喜怒哀乐是不相通的”,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能得到股东的注资。在复杂多变的资本环境下,有的保险公司如愿以偿,有的只能“望洋兴叹”。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了解到,一家注册地在北京的寿险公司曾透露,计划增加注册资本以缓解偿付能力压力,但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并未采取进一步行动。此前,渤海财险也曾披露拟引入战略投资者,甚至愿意出让51.55%的股权。直到现在,该项目仍在天津产权交易所挂牌。
谈及保险公司的资本补充,宋清辉表示,增资潮仍在继续。未来部分保险公司有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金。永续债具有融资成本低、审批流程短、还款期限由发行人决定等特点。此外,它不会稀释股权,因此保险公司可能会将其作为拓宽融资渠道的一种选择。
迫使保险公司优化其资产和负债策略。
在新的监管规则下,不同风险业务的资本要求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也将显著影响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策略。相比于“伸手”股东或寻找“金主”,也有保险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来缓解压力。
如长生人寿表示,由于公司仍处于盈利初期,尚未进入资本自我“造血”阶段,公司将继续加强偿付能力管理。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适当增加长期国债配置,从而优化资产负债匹配,延缓偿付能力下降,确保偿付能力充足。安盛田萍财险也采取了类似措施。公司表示,将持续监控资本结构,坚持资本优化,在追求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减少实际资本的消耗,从而稳步提升公司的偿付能力。
而泰国人寿提出了更详细的计划。公司在偿付能力报告中直言,为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业务端加大高价值产品开发,优化产品结构,降低负债成本。通过对保险资金实施精细化管理,资产可以通过权衡风险和最小资本实现收益最大化。
对于保险公司优化产品的措施,许表示,高保障、高价值的产品消耗的资本相对较少。从负债的角度看,增加高价值产品可以减少资本的消耗。
“因为之前很多激进的保险公司采用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开发高价保险产品来获取市场规模。新规则下,保单剩余期限越长,未来盈余纳入核心资本越多。这一规定鼓励保险公司专注于长期保险产品和保障型产品。”一位寿险公司内部人士今日对北京商报表示。
除了负债端的调整,未来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可能还会继续变化。许指出,在新的计量规则下,如果保险公司希望降低资本消耗,它们将更倾向于投资债券等固定资产。
宋清辉进一步分析认为,从投资端来看,综合考虑大类资产的性价比,保险公司未来可能更倾向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比如重点投资高景气、估值合理的优质资产。然而,在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预计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难度将会加大。
虽然短期内保险公司正在经历“阵痛”,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偿二代二期工程”延续了保名保利、防风险的政策导向,目的是引导保险公司聚焦主业、防风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中国程心国际的相关报告提到,“偿二代及二期工程”有利于解决虚假资本金、虚假数据、底层资产不清晰等问题能够更科学地评估资本占用需求,更准确地反映保险公司的风险暴露;有利于推动保险公司坚持长期高价值业务,围绕保险产业链和实体经济做长期价值投资者,优化资产负债匹配,加强资本管理;助推行业回归保险保障本源,持续推进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