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视窗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rss
3D视窗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焦点

IPO二十一载,奇瑞就差“临门一脚”?

2025-08-29 17:40:57  盖世汽车   阅读:4866次   阅读量:16298   

近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对外发布通告,确认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已获通过,日前,奇瑞汽车更新其港交所招股书。这意味着奇瑞汽车赴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计划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奇瑞长达数年的上市计划终于迈出了一大步。

上市计划迈了一大步

根据证监会出具的备案通知书内容显示,奇瑞汽车拟发行不超过6.9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同时,公司18名股东拟将合计20.16亿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在港交所实现流通。

从参与“全流通”的股东构成来看,涵盖多个类型的投资主体,包括产业基金和投资机构等。其中,芜湖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分别转换2.19亿股和1.72亿股。此外,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机构也出现在名单中,拟转换股份数量从数百万到十数亿股不等。

证监会在通知中也对奇瑞汽车提出明确要求:自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至本次境外发行上市完成前,如发生任何重大事项,公司应通过备案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提交报告;境外发行上市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需报告发行上市情况。此外,公司应严格遵守境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若在12个月内未完成发行上市或股份转换,仍有意继续推进的,应当更新备案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奇瑞汽车早在今年2月28日就已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其IPO保荐工作由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联席保荐。业内人士表示,从奇瑞体量及市场影响力来看,若此次IPO成功实施,有望成为近年来香港资本市场规模最大的汽车企业上市项目。

据公开信息,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曾多次对外表示,“2025年上市是奇瑞首要任务”。此次赴港IPO募集资金计划主要用于几个方向:一是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二是投入下一代汽车和先进技术研发,增强核心技术能力;三是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全球化战略落地;四是升级生产设施,并补充日常运营所需资金。

奇瑞方面表示,港股IPO有助于其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包括开发插电混动、增程式及纯电动等多类车型,升级电动化技术与整车平台架构,加大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并加速海外市场布局。

据公开信息显示,奇瑞控股目前股东包括芜湖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立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其中芜湖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9.47%,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十年前就该上市”

在中国自主品牌发展史上,奇瑞汽车的成长路径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制造业从小到大、从本土走向全球的一个缩影。然而,和在产品与市场上的快速发展形成对比的是,奇瑞在资本市场上的进程却显得较为曲折。作为中国主流自主车企中唯一还尚未上市的企业,奇瑞的IPO之路已经走了二十一年。

早在企业初创阶段,奇瑞就已显露出对资本市场的期待。董事长尹同跃曾在采访中坦言,“奇瑞十年前就该上市”。回望其发展历程,奇瑞最早启动上市尝试可追溯至2004年。当时,奇瑞曾计划借壳安徽巢东股份实现上市,却受制于早年为获取轿车生产资质而与上汽集团之间遗留的股权问题——2001年,奇瑞曾将20%股权划转给上汽,这成了奇瑞首次冲刺最大的障碍。

2007至2008年,奇瑞重启股份制改造并再次冲刺IPO,但彼时企业自身经营面临压力,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汽车行业整体陷入低迷,内外因素交织之下,第二次上市计划无奈中止。2009年,奇瑞为提升品牌形象、摆脱低端标签,推行多品牌战略,并第三次启动上市计划。但这次阻碍主要来自于公司内部——股东人数超限、股权架构复杂等,奇瑞IPO计划只能再度搁浅。

2015年前后,相关消息透露称,奇瑞意图借助奇瑞新能源的身份再度计划上市,同年,奇瑞旗下合资公司奇瑞徽银冲刺港股和A股,但也未能如愿。2016年,奇瑞尝试让奇瑞新能源借壳海螺型材申请A股和港股IPO。当年5月,海螺型材拟向奇瑞新能源的股东奇瑞股份等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所持有的奇瑞新能源的控股权,同时配套筹集资金。然而,由于奇瑞新能源当时尚未取得单独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该项计划在两个月后也被终止。

2019年,多方消息称奇瑞正为奇瑞新能源登陆科创板做准备。同年,集团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青岛五道口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后续因青岛五道口资金未能完全到位,上市计划再次泡汤。2022年,青岛五道口撤出部分投资,立讯精密接手相关股权,这一变动虽为企业注入新资源,但也再度加剧了股权结构的复杂性,IPO进程又一次受阻。

纵观奇瑞多次冲击上市却未能如愿的历程,其受阻原因可归结为股权结构因历史遗留或新进投资更迭而更趋复杂、企业经营业绩存在阶段性波动、部分时期外部环境不利等几个主要因素。

多次尝试下来,IPO对于奇瑞来说,似乎成了一种“执念”,正如尹同跃在2025年度干部大会上所强调的——“要将企业高质量上市作为公司首要任务”,随后,奇瑞再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在8月获得证监会“全流通”上市备案通行证。

为什么这次能通过?

近几年来,奇瑞汽车在经营业绩和股权结构两个关键维度上进行了持续优化,这为其冲刺IPO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财务表现来看,公司近几年来的盈利水平保持稳健增长,展现出较强的持续向好态势;在公司治理层面,历经多次调整的股权关系也逐渐清晰,进一步扫除了资本市场审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

根据奇瑞汽车招股书,奇瑞汽车的销量和营收在过去几年实现了显著增长。2022年,其全年销量为123.3万辆,次年则增长至188.1万辆,增长率超过50%,进入2024年,前三季度销量达到154万辆。与之相应的是营业收入的攀升: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926.18亿元,2023年增长至1632.0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进一步达到1821.54亿元,已经超过上年全年水平。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实现58.06亿元、104.44亿元和113.12亿元。

从收入构成来看,奇瑞汽车的收入主要来自乘用车、汽车组件及零部件销售两个部分。在2022、2023及2024年前三季度,乘用车销售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89.1%、92.7%和90.8%。其中,燃油车销售占绝对主导地位,尤其在2023年,其收入占比达到87.8%,而新能源车收入占比则降至4.9%。不过这一结构在2024年前三季度发生了变化,新能源收入占比回升至16%,可见奇瑞在电动化转型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26万辆,同比增长14.5%,实现营业收入28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8.3%。其中,新能源车销量达到36万辆,同比激增近一倍,渗透率提升至28.5%。尽管这一数字仍低于国内44.3%的行业平均水平,奇瑞在电动化领域仍有追赶空间,但其增速显示出奇瑞正在积极调整产品战略,适应市场变化。

事实上,奇瑞早已意识到电动化布局的紧迫性。尹同跃曾在2023年10月公开表示,奇瑞在新能源方面“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但同时强调将努力成为“后来居上者”。在此之前半年,也就是2023年4月的“奇瑞汽车新能源之夜”上,奇瑞发布新能源化战略,宣布旗下品牌全面加速新能源化,并推出旗下首个新能源电动品牌iCAR,瞄准15万-30万元级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与此同时,星途品牌发布了全新新能源产品系列星纪元STERRA,主打20万-50万新能源市场,提供纯电和混动两种动力类型。2025年7月,奇瑞进一步将风云新能源系列升级为独立品牌,并表示以A9L为起点,三年将推出16款新车型,涵盖混动、增程、纯电等多种动力形式,满足越野、商务、家庭等多元化需求。

除经营业绩的稳步提升,新能源部署加速之外,奇瑞也在不断梳理股权结构,到2025年,其股权结构更为明晰。奇瑞汽车的股权演变历程较长,自1997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重要的股权调整。

2000年,公司引入芜湖投资控股,后者持股45.72%。2004年初,奇瑞启动股份制改革,成立管理层及主要科技人员股权激励平台瑞创,持股16.17%。2008年,奇瑞汽车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公司以29亿元向华融资产等多家企业出让20%股权。次年10月,芜湖投资控股和瑞创联合成立奇瑞控股,由此,奇瑞控股成为奇瑞汽车最大股东。

由于连续上市遇挫且面临资金压力,奇瑞在2018-2019年期间启动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挂牌出售奇瑞控股与奇瑞股份的部分股权。2019年,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入股,直接持有奇瑞控股46.77%的股权,并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奇瑞汽车33.71%的股权。但此后由于资金问题,青岛五道口逐步退出,2022年将其所持大部分股份转让给立讯精密、青岛鑫诚及芜湖金斯曼等机构。此次交易后,青岛五道口在奇瑞汽车及奇瑞控股的直接持股比例分别降至1.96%和4.96%,立讯精密获得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汽车7.87%股权以及奇瑞新能源6.24%股权。

此后奇瑞持续推进股权变更动作,其中2024年初完成的“股东下沉”操作被视为关键一步,奇瑞控股开启股东下沉,在此之前,奇瑞控股的三大股东分别为芜湖投资控股、管理层及员工持股平台和立讯,持股比例依次为29.47%、27.20%和21.16%。下沉后,芜湖投资控股、管理层及员工持股平台以及立讯直接持有奇瑞汽车的股份,持股比例分别调整为21.17%、18.25%和16.83%。

这一调整使奇瑞控股不再直接持有奇瑞汽车的股份,简化了层级,使得股权结构更加扁平化,提高了股权的流动性。

综合来看,奇瑞汽车近年来不仅实现了销量与利润的连续增长,还在新能源布局方面展现出积极的追赶态势。与此同时,通过多次主动的股权改革,其原先较为复杂的持股关系已得到梳理,形成更为清晰、稳定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业绩的持续向好和股权关系的明晰化,将为其最终通过港股IPO审核奠定基础。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资讯
汇聚千万热爱,一汽丰田千万用户达成
汇聚千万热爱,一汽
税务部门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去年121条措施全部落地
税务部门持续开展“
《收获日3》Steam页面上线,2023年发售
《收获日3》Ste
年内首批上会企业敲定莱斯信息闯关科创板
年内首批上会企业敲
最新资讯
热门阅读
  1. 客户满意度"超预期"稳向前华晨宝马大东工厂
  2. LGInnotek推出下一代数字钥匙解决方
  3. 浩柏国际08431与宾利华君海南食品订立策
  4. 持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2025起亚家园公益活
  5. 全新坦克500上市,售价33.5万元起
  6. 风尚越野的缔造者福特烈马新能源车成都车展全
  7. 新增颜色问界新M5Ultra跃影红正式开售
  8. 奈雪2025中报亮眼:健康战略驱动大幅减亏
  9. 成都车展:新车不多,质量却不低
  10. 华为乾崑智驾:以智能引领未来出行新篇章——
Copyright © 2014- 3d.s-sound.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3D视窗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2022007296号  邮箱:boss_11@tea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