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医学知识服务大众是我们的责任”
“梦在哪里?一个多月的追梦经历告诉我,梦想在基层——因为在基层,我们能看到社会最真实的状态,能理解党的政策在传播和执行中的回响。”西南医科大学2019级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吴帆在成都某街道办事处实习了一段时间,并在实习日记中写下了深刻的感悟。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对人民的感情和对社会的责任,成为奉献者和服务者,是西南医科大学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将实践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拓展了“大讲政治”的格局,加强了医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和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在专业实践中练技能,坚定信念。
名中医提问,青年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前不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各诊室开展了“做一天中医”学习实践活动。来自中西医结合学院的大一新生们兴奋而又肃然起敬。在正式专业学习之前,他们向名师学习医学伦理学。
活动中,同学们看到几位老中医连续几个小时不休息的出诊。病人来了皱着眉头,走了心安理得。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作为医生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深刻体会到了为什么这个职业是高尚的。
"学医需要早期临床、多临床和重复的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学院学生部部长谢晓东表示,“中医一日游”是一项年度活动,旨在巩固学生的专业思维,增强他们的专业信心。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可以提前感受中医诊疗氛围,学习名师医德,学习热情更高。
中西医结合学院还通过晨读、中医经典打卡、二十四节气活动、科普活动、义诊活动等实践活动,让大家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西南医科大学积极引导学生实践技能,在专业实践中坚定信念,增强用专业知识报国的理想和抱负。很多同学利用寒暑假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特长,深入一线,在医院、学校、政府机关等一线参与医疗服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
2019级护理专业钟吉平同学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卫生院见习半个月后,对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她说,“我通过护理见习经历了当护士的酸甜苦辣,更知道做好护理工作需要终身学习。”
在志愿服务中奉献爱心和才华。
“希望‘冰码头’的到来,能给蒋木木带来更多的爱和希望。”今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满天星”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给北京冬奥组委写了一封信,希望为4岁的白血病患者蒋木木买一个“冰墩”。得到回复后,麻醉科志愿者罗新玲高兴地跳了起来。
“满天”志愿者团队是西南医科大学的志愿服务品牌,有来自麻醉科、儿科、人文与管理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院系的数百名师生。他们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志愿服务,培养了深厚的医学人文素养和坚定的家国情怀。
2019年,“宝贝天空”志愿者团队创办了“你好小白”志愿服务项目,专注于为白血病患儿及其家庭提供志愿服务。这个团队已经关心和帮助蒋木木两年多了,他们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当团队得知蒋木木想要一个“冰码头”时,他们动员学生“蹲下并抓住”网购平台,但一无所获。想了想,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北京冬奥组委写了一封信。
几天后,他们惊喜地收到了回信,信中说会积极想办法把“冰盾盾”送给蒋木木,并鼓励她:“我相信你一定能战胜病魔,成为人生的勇士,成为自己奥运会的冠军!也希望你能从千里之外感受到我们的爱!”
近年来,学校依托“宝贝天空”志愿者团队,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如关爱白血病儿童的“你好小白”、“陪伴留守儿童的班都小时光”、“遇见国粹”扎染传承等,并累计开展了数万小时的人文关怀、基层医疗服务、文化遗产志愿服务等活动。
在专业的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与受助者建立了长期的信任关系,不仅奉献了爱心,也增长了见识和才干。根据问卷调查,超过百分之九十七的学生认为他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次数与他们自己的收获成正比。
把移动科学博物馆带给大众。
“这里原来是学校的人体解剖陈列室,仅供学校师生开展学习和研究。后来逐渐扩建成一个大规模、系统化的人体科学博物馆,作为科普基地向公众开放。”人体科学馆负责人冼德海说,该馆全年免费向公众开放200多天,今年成功入选中国科协国家科普教育基地。
“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这让我们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用医学知识服务大众是我们的责任。”“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群众带来一些帮助,我觉得很有意义。”......西南医科大学,一群00后大学生,深入实践,在社会课堂上书写了华丽的青春答卷。